2020年深圳市宝安区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信息提供日期 : 2021-02-26 18:00来源 : 宝安区人民法院
【字体:

深圳市宝安区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2021年1月26日在深圳市宝安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七次会议上

深圳市宝安区人民法院院长 马文权

  各位代表:

  我代表区法院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在区委坚强领导、区人大有力监督、上级法院正确指导下,区法院全面强化使命担当,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审判执行工作,紧紧依靠全院干警砥砺奋进、攻坚克难,各项工作取得新发展。

  一、狠抓执法办案要务,全力打造一流司法公信力

  全年受理各类案件122464件,同比上升20.76%,结案99257件,同比上升18.58%,继续位居全国前列。法官人均结案675件,同比增加94件,审执质效稳中有升。

  依法惩治刑事犯罪。在全市率先实行法警驻点看守所封闭执勤,干警主动请缨封闭执勤最长达3个多月,有力保障疫情期间刑事审判顺利开展,共审结刑事案件4692件 6822人,刑事案件下降23.9%,成功审结"201专案"等一批大要案,群众安全感显著提升。积极服务疫情防控,审结涉疫情刑事案件35件53人,公开审理并当庭宣判全市法院首例销售劣质口罩案;严惩危害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犯罪,审结故意伤害、强奸等严重暴力犯罪案件508件599人,审结盗抢骗、黄赌毒等多发性犯罪案件2312件3628人,审结8人以上电信诈骗团伙案件26件394人;坚持从严反腐,审结贪污、受贿等职务犯罪案件10件16人;保障个人信息安全,审结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案件19件26人。加强人权司法保障,依法判处缓刑、免于刑事处罚953人,严格落实罪刑法定、疑罪从无原则,依法对3名被告人宣告无罪。

  妥善化解民商事纠纷。审结民商事案件45372件,结案标的191.3亿元。依法高效审结涉疫情民事案件776件,受理全市首例涉疫情民事案件,当天立案并实施财产保全。审结合同纠纷案件27375件,引导市场主体守合同、重信用。审结道路交通事故赔偿纠纷案件643件,同比下降8.2%,"道交一体化"诉源化解机制作用凸显。审结涉凤凰创作研究基地合同纠纷案,通过律师费转付、诉讼费用合理分担,依法制裁滥用管辖权异议恶意拖延诉讼行为,积极引导诚信诉讼。

  全力推进解决执行难。执行结案48967件,执行到位25.8亿元,划拨款项20.7亿元,拍卖成交13.4亿元,均创历史新高,"3+1"核心指标高标准运行。持续完善"三分一合"执行模式,在全市法院率先试点远程视频勘查、评估、VR看房、执行和解,克服疫情影响提升财产处置效率。常态化开展四大专项行动,组织清场腾退28次,完成惠龙工业园2.4万平方米厂房清场,实现多方权益共赢。加大拒执惩戒力度,移送涉嫌拒执罪案件12件,审结拒执罪案件6件6人,司法拘留20人,通过蹲点、突袭等方式拘留"炫富被执行人"邵某,促成和解并当场履行1800万元,赢得社会各界点赞。强化信用惩戒,将11840人列入失信名单,限制高消费22768人次,促使693人主动偿还欠款7926万元。

  大力提升公正司法水平。充分运用智慧法院建设成果,创新"三合一""无接触"庭审以及"宅"调解、网上执行、电子送达等办案新模式,努力实现疫情之下审判执行不停摆、公平正义不止步。全面强化办案效能,实行"两令一书""一案双查""红黑榜"及院领导巡回指导、上诉状统收、长期未结案件专项评查等制度,全力推进均衡结案、审限管理、难案攻坚等,平均审理周期压缩8.5%,审限内结案率达99.94%,清理长期未结案件2372件,无法定事由长期未结案件全部清结。不断提升办案质效,强化"三会"业务指导及院庭长带头办案作用,构建业务常态化交流平台,推行多层次案件质量评查模式,服判息诉率97.99%,居全市基层法院第一。

  二、聚焦区委中心工作,主动服务"双区"建设新征程

  在全市法院率先出台并认真落实服务保障疫情防控21条意见,60余名干警响应区委号召下沉社区抗疫一线,全面服务大局,贡献司法担当。入选全省法院服务保障"六稳""六保"典型案例1件,法官创作《抗疫日记》荣获全省政法征文活动一等奖。

  全力服务保障企业复工复产。贯彻善意文明司法理念,参与起草并认真落实区柔性执法八条措施,最大限度发挥司法促发展、稳预期、保民生功能。发布7个保障企业复工复产典型案例,引导企业互谅互让、共渡难关。开展审执全流程调解工作,诉中调解、执行和解涉企业案件4350件,有效化解企业债务危机,成功调解我区某知名家居品牌企业买卖合同纠纷系列案,帮助10余家涉案企业摆脱困境。办结企业申请执行案件8177件,执行到位金额11.95亿元,克服疫情困难执结深圳某机械公司申请执行案,多措并举推动省外企业主动偿还1400多万元欠款,缓解了申请企业复工复产资金压力。

  积极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审结各类金融案件3844件,妥善办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逾9亿元的"泰喜航案",有力维护辖区金融管理秩序。审结涉装备制造企业纠纷案件124件,服务保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审结涉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等新兴服务业案件1917件,促进现代服务业健康发展。有序推进"执转破"试点改革,与区人力资源局建立欠薪处置追偿联动机制,受理"执转破"申请40件,35家"僵尸企业"宣告破产退出市场,化解执行积案1986件,全力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不断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法治化水平。审结知识产权民事案件4903件、刑事案件64件,依法审结陈某销售假冒注册商标案,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4050万元,调判结合办结40多家KTV企业侵犯著作权系列案1000余件,引入第三方成功调解322件。积极参与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建成3个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完善知识产权民事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依托"巡回法庭+互联网诉调中心"开展巡回审判等活动,联合区科创局等单位高质量完成宝安区知识产权一体化保护专项调研。

  持续深化"1+5"多元解纷网络体系建设。完成区矛盾纠纷多元调处中心办公楼升级改造,新引入4家专业调解组织;积极发挥多元调处分中心辐射功能,有效对接"三调联动"国家试点,探索搭建劳动争议、人身伤害等类案司法确认联动平台,试点成立"法官司法确认工作室",主动推动并参与无讼社区创建,强化纠纷就地化解能力。依托多元解纷网络体系,诉前成功调处纠纷5102件,办理司法确认4815件,多元调解工作获评区"社会综合治理先进项目"。疫情期间,充分利用"三调联动"工作机制,10天成功化解涉及社会维稳的某自动化公司买卖合同纠纷案,获得广泛赞誉。

  三、强化决战决胜担当,坚决打好扫黑除恶收官战

  坚决贯彻扫黑除恶"六清"工作部署,将重点工作纳入任务令,刚性督促落实并取得显著成效,审结涉黑恶案件量、执行到位率、司法建议数均居全市基层法院第一,专项斗争工作成果受到省法院检查指导组高度评价。

  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三年累计审结涉黑恶案件60件341人,约占全市四分之一,完成审判"清零"目标,依法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79人,重刑率23.2%,成功审结王小西涉黑集团案、陈开保套路贷案、真爱妇科门诊案等一批重大涉黑恶案件,取得良好政治、法律、社会效果。举办集中庭审直播及公开宣判活动,举行涉黑恶财产集中返还仪式,召开新闻发布会及时通报专项斗争工作情况,切实提升辖区群众安全感、获得感。

  切实强化黑财清底力度。强化"打财断血",确立"四快一慎"工作理念,累计处置房产33套,执行到位款项逾1.12亿元,上缴国库罚没款项逾2262万元。举全院之力攻坚王小西等涉黑集团刑事财产刑执行案,组织100余名干警奔赴12省25市、县,总行程逾1.7万公里,执行到位1000余万元,该工作模式被市法院充分肯定并在全市推广。

  不断完善长效长治机制。坚持制度建设,紧紧依靠区委、区委政法委领导,加强与公安、检察等部门协作,认真落实大案专班制度,出台罪名证据指引等细则,建立联席会议、案件移送等多项联动机制,健全13项法院内部制度。坚持标本兼治,发出司法建议87份,回复率100%,有力促进源头治理。

  四、践行司法为民宗旨,切实满足群众司法新期待

  坚决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推行网上诉讼服务,在全省率先实现跨域立案人民法庭全覆盖,完成全省首例人民法庭办理的跨域立案。极力打造阳光司法标杆,裁判文书网上数量保持全国基层法院前列,官方微博连续两月获评全国基层政务微博优秀案例。

  持续推进诉讼服务体系现代化建设。不断强化诉讼服务中心"双线"布局,为当事人提供线上线下"一站通办、一次通办、一号通办、一卡通办"诉讼服务,网上立案84328件,占比94.1%,跨域立案55件。疫情期间,发布网上立案等多项指南,引导群众采用安全、便捷的网上诉讼方式,同时保持诉讼服务中心正常开放,最大限度满足群众司法需求。充分发挥"1+7"法官联络体系作用,办理法官联络事项61664件,其中首办即结32625件,信访投诉同比下降63.7%,"找法官难"问题进一步得到较好解决。 

  持续加强民生保障。严惩危害民生权益犯罪,审结危害公共安全和侵犯公民人身权、财产权等刑事案件3319件,提升群众安全感。妥善处理涉培训、健身等预付费合同纠纷287件,有效维护消费者权益。开展涉民生执行专项行动,执结涉民生案件6150件,到位金额8656万元,积极为39名生活困难群众提供司法救助约349万元,全力增强群众获得感。

  持续深化司法公开。全面提升司法工作透明度,网上裁判文书50289篇,常态化庭审直播15769场,均居全市法院前列。全媒体矩阵影响力不断增强,微信、微博、抖音3个平台粉丝量达10万人,年阅读量、点击量163万次,多个案件、案例被中央、省、市媒体广泛报道。普法活动更加深入,举办宪法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传月等15期专项宣传活动,持续开展巡回审判、"法治大讲堂"等活动,组织16期"青春法治护航行动",联合区教育局等单位举办的保护未成年人网络直播课点击量超6.1万次。

  五、打造改革先行示范,有力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

  再被最高人民法院赋予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试点、电子文件单套归档和电子档案单套管理试点等改革任务,形成"5+3"国家级改革品牌矩阵,司法改革成绩被《中国审判》专题报道,在第三十二届全国副省级城市法治论坛专题介绍家事审判工作经验,涉诉未成年人立体式社会支持体系被南方日报评选为年度深圳治理现代化"法治保障"优秀案例。

  繁简分流机制改革持续深化。民商事案件繁简分流模式运行顺畅,普案快速宣判率达57.9%,简案当庭宣判率达85%,刑事速裁案件持续保持四个100%,快审快执结案66318件,占结案总数的66.8%,提速增效明显。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试点改革初见成效,适用小额诉讼程序结案4281件,同比增加272%,适用独任制审结普通程序案件3917件,在全市基层法院率先电子送达判决书、调解书、裁定书,助力审执再提速。

  无纸化办案全面提速换挡。持续优化"交互型"无纸化办案模式,实现无纸化办案"全类型、全序列、全流程"覆盖。完善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及应用机制,搭建民商事普通案件举证质证及庭前会议网上平台。全年无纸化办案67807件,大幅压缩办案时耗,多个审执环节跨入"4小时办结圈",其中案件流转即转即收,移送上诉即送即达。大力推广电子诉讼,网上立案、质证、开庭、宣判、送达等成为新常态,线上开庭5404件,电子送达84602次,实现当事人足不出户参与诉讼;电子公告送达23565件,为当事人节省公告费用约940万元。

  家事、少年审判改革取得新突破。审结涉家事、未成年人案件1558件,积极护航妇女儿童友好城区创建。开创愈疗型家事司法模式,探索反家暴"互联网+"新路径,发出人身安全保护裁定36份,疫情期间在全国率先实现电子送达人身安全保护裁定,联合区妇联举办婚姻家庭教育培训102场,促进家庭和谐、保障妇女儿童权益。打造"三横一纵"立体帮教模式,对87名涉诉未成年人实施帮教,全力帮助涉诉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开展精准帮教,有效修复心灵创伤"等3个案件入选宝安区妇女儿童维权典型案例和优秀案例。

  六、坚持全面从严治院,着力建设过硬法院队伍

  全院共有7个部门及37人次荣获市级以上表彰,连续两年获评全省法院信息工作先进集体,西乡法庭连续两年荣立集体二等功,执行局荣立"用两到三年基本解决执行难集体二等功",李文权同志荣获全国法院信息化工作先进个人。

  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开展"两个坚持"主题教育,分层次、全覆盖组织政治轮训9期,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对法院的绝对领导,主动向区委、区委政法委请示、报告重大事项。全面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建成覆盖全院各支部的"六有"阵地23个,发挥"新时代大讲堂"等四个平台作用,完善党建工作常态化指导、督促机制。率先实行党员承诺书制度并在全市法院推广,组织党员签订承诺践诺书686份,强化党员干部使命意识、责任意识。

  切实落实严管厚爱。始终坚持从严治院,结合违法违纪典型案例,深入开展"以案三释"警示教育、"三个规定"专项整治,强化干警法纪意识。认真落实巡察整改意见,坚持立行立改,整改成效受到市委巡察整改督查组高度肯定。实行"廉政风险防控警示牌"制度,开展"九久问题"专项整治,组织干警家属签订廉洁家风承诺书,营造政风清、作风好、家风正良好氛围。积极强化人文关怀,认真落实干警正当权益保障办法,着力解决干警实际困难,组织开展工间文体活动,培养健康生活方式。

  不断提升专业化调研水平。推行"大调研+精调研"模式,调研氛围空前浓郁,调研成绩历史最佳。获省、市级奖项论文17篇,在全国法院第三十二届学术讨论会上获评二等奖论文2篇、优秀奖1篇;在《人民法院报》等全国影响力较大的专业刊物上发表案例分析、调研文章4篇;入选2019年度深圳十大商标典型案例1个,获评全市法院十佳司法建议1篇。

  一年来,区法院视监督为支持,以监督为动力,自觉主动接受人大监督,向区人大常委会专项报告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积极配合刑事诉讼法执法检查,认真研究、贯彻审议意见并及时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落实情况。办理代表建议4件、委员提案8件。邀请代表、委员视察法院、旁听庭审、见证执行、座谈交流130人次,编印代表专刊2期,举办"两员一代表"赴一线调研活动6场,全面加强代表、委员对法院工作的了解和监督。各位代表提出的涉未成年人帮教、家事审判改革、推进解决执行难等多项建议和意见,区法院均高度重视、认真研究、抓好落实,并已转化为具体措施。

  各位代表,区法院取得的各项成绩,离不开区委正确领导、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力监督,离不开区政府、政协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更离不开各位代表的关心帮助。在此,我代表区法院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更清醒认识到,区法院工作离党委要求和人民期待仍存在差距:法官人均收案常年保持在700件以上,巨大办案压力持续存在;合同制司法辅助人员流动性大,队伍不稳定,严重影响审执工作正常开展;少数干警服务观念、廉洁意识、司法作风有待加强;院本部办公办案配套设施供给不足、刑事押解"六室四专"等场所亟待改善。针对这些问题和困难,我们将在党委、政府和上级法院以及各位代表关心支持下,积极采取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各位代表,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区法院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和视察广东、深圳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紧抓"双区"建设历史机遇,提高政治站位,强化使命担当,做好示范表率,全力建设具有社会公信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一流法院。

  一是始终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党的绝对领导贯彻到法院工作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严格落实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确保法院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全面提升基层党建水平。

  二是主动服务保障全区大局。坚持善意文明、柔性执法理念,在法治轨道上保障常态化疫情防控;完善知识产权侵权事实查明认定体系,探索新型法律关系保护机制,健全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探索"执转破"案件繁简分流,构建"无产可破"案件简易退出机制;巩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健全扫黑除恶常治长效机制;推动"1+5"多元解纷网络向社区延伸,完善区、街、社区三级矛盾纠纷预防调处新格局。

  三是全面提升司法为民水平。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现代化建设,健全完善法官联络体系,争创全国、全省"一站式"示范法院。积极构建切实解决执行难长效机制,切实保障胜诉权益。持续完善阳光司法机制,认真落实普法责任,加强民生司法保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四是全力打造司法改革先行示范。充分发挥重点改革项目龙头作用,以改革解难题促发展。推进现代科技与司法工作深度融合,打造无纸化办案等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宝安样板、宝安方案。持续深化愈疗型家事司法模式,积极构建涉诉未成年人帮教社会支持体系,切实保障妇女儿童权益。

  五是着力建设过硬法院队伍。坚持全面从严治院,以政法系统教育整顿为契机,严格执行"三个规定"等铁规禁令,常态化开展"以案三释"等廉政教育,确保法院队伍风清气正。积极加强司法能力建设,加强专业能力培养,以专业促公平、促公信。

  各位代表,风雨之后见彩虹,乘势再启新征程。新的一年,区法院将主动融入"十四五"宏伟蓝图,紧抓"双区"建设时代东风,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司法服务保障,为深圳先行示范区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贡献司法力量。


分享到: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