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宝安区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2025年4月11日在深圳市宝安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五次会议上
深圳市宝安区人民法院代院长 耿焱
各位代表:
我代表区法院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年来,在区委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有力监督下,在区政府、区政协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区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公正与效率,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年受理各类案件81014件,办结74986件,分别同比上升5.1%、8.79%,存案同比下降26.09%,多项指标持续优化。人民法庭建设再获突破,新桥人民法庭入选全国法院第六批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案例,石岩人民法庭在全国法庭庭长轮训示范班上作经验介绍。普法宣传成效突出,获评全国法院司法宣传通联工作先进集体。
一、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助力平安宝安、法治宝安建设
坚决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全年审结刑事案件共2878件3343人,案件数量同比上升34.1%。依法严惩刑事犯罪,审结故意伤害、绑架等严重暴力犯罪案件262件298人,审结盗抢骗、黄赌毒等多发性犯罪案件1102件1194人,审结醉酒驾驶等危害公共安全犯罪案件651件677人,办结的左某全医保基金诈骗案入选全省法院十大刑事案例,办结的黄某忠骗取失业保险待遇案、卓某来骗取失业保险待遇案入选全省严惩骗取失业保险待遇典型案例。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审结涉黑涉恶案件4件19人,依法审结苏某山、吴某先等医疗行业恶势力强迫交易罪案。依法惩腐肃贪,审结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罪案件5件8人。强化人权司法保障,判处缓刑842人。
依法严惩危害民生权益犯罪。依法严厉打击非法集资违法行为,审结苏某涛、蒲某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等涉众金融刑事案件14件20人。依法严惩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审结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75件91人,审结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案件175件199人,审结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案件97件130人。依法保障群众居住安全与生活安宁,审结非法侵入住宅罪案件10件10人。守护群众“头顶上的安全”,审结高空抛物罪案件7件7人。
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主动融入全区“1+6+N”社会治理体系,积极参与综治中心示范点建设,参与制定全区加强诉源治理工作实施意见,开发“万人成讼率”数据分析平台,编报全区民商事纠纷成讼情况月报,系统分析全区各街道、社区民商事纠纷成讼情况,推进健全涉众型纠纷联动化解机制,助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体系。坚持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推动发挥区、街道、社区三级多元调处网络作用,诉前成功调解矛盾纠纷14738件。与区司法行政部门配合,做实指导调解职责,加强对人民调解组织、行业协会、商会的业务指导和诉调对接,完成司法确认716件。加强司法建议工作,制发司法建议27份,回复采纳率100%,规范“求职贷”“培训贷”的司法建议被《人民法院报》刊载报道,2篇司法建议获评全市法院十佳司法建议。
二、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营造公平有序良好法治环境
妥善审理民商事案件。审结民商事案件48371件,标的额223.1亿元。审结买卖合同纠纷案件10951件、租赁合同纠纷案件1765件,维护交易秩序,助力营造公开、透明、可预期的市场环境。审结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1349件、民间借贷纠纷案件6314件,营造良好金融法治环境。审结股权转让、股东资格确认等公司类纠纷案件721件,推进市场主体健康、高质量发展。
服务保障全区中心工作。聚焦全区“紧抓十大重点”决策部署,审结涉制造业企业案件1453件,审结涉新能源新材料、网络与通信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案件1161件,护航新质生产力发展。对照全区“做强十大领域”战略安排,出台服务保障全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审结涉文化、旅游、会展、物流行业纠纷案件2174件,服务保障全区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双向赋能。依法落实知识产权保护,审结知识产权案件2378件,办理的沛纳海公司诉某公司商标侵权纠纷案入选全市十大商标典型案例,发布知识产权刑事审判工作报告,着力推进“1+7+4”知识产权工作保护站联动模式,助力增强全区科技创新引领力。完善涉企破产案件府院联动机制,推动23家“僵尸企业”退出市场。
依法平等保护企业合法权益。持续完善企业司法联动机制,与区工商联联合举办法企对接会,与区台港澳事务局联合开展司法助企活动,全年走访31家行业协会、商会、企业,编发企业常见风险防范问答手册,助力企业健康发展。依法惩治民营企业内部腐败犯罪,审结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职务侵占案件74件89人。坚持双赢多赢共赢理念,发挥调解高效率、低成本、非对抗的优势,全流程调解涉企纠纷18151件,妥善化解宏桥公司施工合同纠纷,取得良好社会效果,被《人民法院报》报道。坚持刚性执行与柔性措施并重,在刚性落实执行措施的同时认真贯彻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实施“活封活扣”以及“预处罚”、信用修复等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影响。
三、坚守为民司法根本立场,切实满足人民群众司法新需求
持续深化便民利民措施。严格准确落实立案登记制,推行提交立案资料标准化和审查登记标准化,试行智能立案辅助系统,有力提升立案效率。开发诉讼费线上退费模块,主动依职权退费5363件。设立律师执业权益保障服务站,定期与区律师工作委员会座谈交流、征询意见,务实解决司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全面强化“12368热线”平台作用,每周通报诉求工单,并由院庭长分级督办处置。依法依规开展司法救助,为生活困难当事人发放司法救助金179.6万元。
全力兑现群众胜诉权益。优化执行权运行机制,深入开展交叉执行、执破融合、终本清仓等专项行动,全年执行结案22352件,执行到位19.92亿元,执行到位率同比优化6.8个百分点,执行完毕率同比优化9.56个百分点。大力开展执行攻坚,执结疑难复杂案件959件,强制搬迁及清场交付50余次,妥善办结宝安29区2400平方米公寓腾退案。用足用好强制措施,移送涉嫌拒执罪33件,司法拘留88人,限制高消费24122人次,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17418人次,限制出境62人次。
着力保障群众民生权益。审结医疗、养老、教育、消费领域案件2227件,推进宁某诉某门诊部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妥善化解,促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审结房屋租赁合同纠纷案件1469件,促进居住消费健康发展。审结劳动争议案件2549件、劳务合同纠纷案件1045件,促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开展的灵活就业人员用工关系研究课题获评全省法院优秀调研成果一等奖。审结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1815件,持续优化“道交一体化”改革,为群众提供高效诉讼服务。审结涉邻里纠纷案件42件,调撤率42.85%,促进构建和谐、友善的邻里关系。
助力提升群众法治意识。自觉将法治宣传教育融入司法活动全过程,组织开展国家宪法日、巡回审判等各类普法活动84次。全面开展新媒体宣传,抖音账号及微信视频号发布作品60部、微博发文1223条,视频作品单篇播放量最高63万次,推文单篇阅读量最高14.6万次,总播放量、总阅读量逾370万次,官方微博账号连续5年获评优秀基层政务微博,1部作品获评全省第六届法治动漫微视频优秀奖。
四、紧扣公正与效率主题,全面推进审执工作高质量发展
加强审执统筹管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开展专题调研,积极健全公正司法机制,出台“审判质效提升年”等工作方案,实施精细化管理,推进审执工作高质量发展。强化案件全周期管理,优化立案、审判、执行衔接,全流程推进纠纷实质化解,有力促进案结事了,案件比等指标持续优化。加强“四类案件”监管,落实落细风险防范管理,实现执法办案政治、社会、法律效果相统一。
全力提升办案效率。实施“日通报、周调度、月分析”举措,诉前调解阶段做实评估鉴定等工作,立案后实行集约排期,诉中大力督促审限内结案,判后推动案件移送流转。全面推行集约送达、电子送达,全年集约送达83万次,其中电子送达70万次,同比增加39.47%,助力提升审判效率。审限内结案率同比大幅优化,平均办案周期明显缩短。强化长期未结案件事先预警,实施存案清理动态监管,坚决避免出现无正当理由长期未结案件。
抓牢办案质量、效果管理。完善院庭长阅核机制,优化智能监管平台,实现审判执行工作全程留痕。完善全方位质量评查体系,建立发改案件裁判要旨库,编印工作风险防范指南,深度运用法答网服务审判一线。充分发挥集中审理、条线指导作用,强化审委会、专业法官会议职能,统一裁判标准,办案质量持续提升,发改率同比优化1.67个百分点。
五、秉持守正创新根本路径,深化改革助推审判工作现代化
加快推进数字赋能。系统推进全类型无纸化办案,应用政法跨部门大数据办案平台办理普通刑事案件2736件,民商事、执行案件全面实行无纸化办案,全院信息化、智能化司法水平显著提升。借助无纸化提升司法为民水平,网上办理委托司法鉴定389件、律师调查令3225份,全面实现网上立案、质证、开庭、宣判、送达。出台深度应用人工智能辅助审判系统工作方案,组织集中培训、经验交流,实施每周通报,全院应用该系统辅助办案12542件,有力助推审判工作提质增效。
不断优化繁简分流改革。定期通报小额程序适用率、快速宣判率等数据,严把程序转换审批关,确保小额程序应用尽用,适用小额诉讼程序结案13530件,同比增长27.07%,同时大力推进普通案件庭后10日内结案,民商事案件平均审理周期同比下降明显。审结认罪认罚从宽案件1841件2065人,刑事案件较好实现快慢分道。执行案件实行繁简分流、分段集约,高效办结快执案件12566件,执行案件平均结案周期大幅缩短。
深化家事、少年审判改革。聚焦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妥善审结涉家事、未成年人案件2458件,发出人身安全保护令73份,发出家庭教育令31份,与公安、检察、民政等部门协同联动办结变更监护权案,被《人民法院报》报道。持续深化愈疗型家事司法模式,充分发挥心理疏导、调解作用,强化部门联动,依托全区家事情感纠纷智慧调处平台向纠纷源头发力成效明显,法院协同办理的家事案件仅占平台纠纷总量的0.34‰。强化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治理,制作涉罪未成年人社会调查报告39份、民事观护档案205份,封存档案32份,升级改造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基地,组织“青春法治护航行动”,助力提升青少年法治意识。
大力开展特色法庭建设。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石岩、新桥人民法庭入选全市参与全国首批“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示范重点培育法庭。各人民法庭立足辖区实际主动创新,石岩人民法庭培育社会调解组织,推进“无讼”社区创建,新桥、福海人民法庭完善道交事故、物流纠纷等类案审判工作,新安、燕罗人民法庭探索多元化解“全链条功能融入模式”“法院+工会”劳动争议诉调对接模式,有力推进矛盾纠纷化解。
六、夯实人才队伍成事之基,打造忠诚干净担当法院铁军
高标准筑牢政治忠诚。始终强化理论武装,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持续打造特色党建品牌,以建院75周年为契机,完善院史、修订院训,持续深化“五四青年进步论坛”等党建品牌,积极打造支部特色党建品牌,1个支部党建项目入选全市法院党建创新优秀案例。扎实推进党支部标准化建设,规范开展“三会一课”活动,开展季度检查、评比活动,推动一批党小组建在审判团队上,持续提升基层党建水平,3个党支部获评全市法院“四强五好”党支部。
持之以恒正风肃纪。积极组织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坚持党组领学、支部促学、个人自学“三学联动”,编印全院违纪违法典型案例,督导干警学纪、知纪、明纪、守纪。强化日常监督管理,开展专项督察5次、作风督察20次,推进完善制度34项。坚决落实铁规禁令,严格执行防止干预司法制度,督导全院干警如实、规范填报“三个规定”。注重干警家风建设,邀请干警家属共同观看廉政警示教育片,组织“廉洁家书送清风”活动,以清廉家庭建设促进清廉法院建设。
强化队伍能力建设。出台队伍建设履职能力提升工作方案,实施青年干部培养“凌云计划”,组织干警到党校、高校学习培训,一体融合推进政治素质、业务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建设,全院9个集体、52名个人受到市级以上表彰,12篇案例、论文、调研等入选全市法院“六优”奖项。协同推进人民陪审员换届选任工作,加强新任人民陪审员业务培训,优化参审机制,健全履职保障,人民陪审员参审案件3679件。
一年来,区法院自觉接受监督,大力配合区人大常委会组织的劳动争议案件审理质效情况专题视察,1名副院长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履职情况,认真办理代表建议、委员提案12件。邀请代表、委员视察法院、旁听庭审、见证执行、座谈交流、信访接访等109人次,编印《代表委员专刊》,促进代表、委员对法院工作了解和监督。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区法院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区委的正确领导、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有力监督以及区政府、区政协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也离不开各位代表的关心和帮助,在此,我代表区法院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敬意!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法院工作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司法供需矛盾仍然十分突出,法官人均收案同比增加15.31%,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仍面临巨大压力。二是落实从严管理责任还不到位,队伍管理教育仍存在短板。三是司法服务条件亟待改善,派出法庭等基础建设有待加强。我们将直面这些问题和困难,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也恳请各位代表继续给予支持和帮助!
2025年,区法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区七届四次党代会及本次会议部署,紧紧围绕全区中心工作,做实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昂扬奋斗精神、激发创新意识、提升担当能力,加快建设司法公信力、法治竞争力、改革创新力、国际影响力卓著的先行示范法院。重点将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强化政治建设,全力锻造过硬法院队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始终将党的绝对领导贯穿法院工作全过程,主动请示、报告重大事项,紧紧依靠区委加快推进石岩、福海法庭项目用地及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基层党建,持续推进党建品牌创建,系统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院,狠抓“三个规定”制度落实,强化八小时之外监管,确保队伍风清气正。加强队伍履职能力建设,不断提升队伍凝聚力、战斗力。坚持强基导向,强化人民法庭建设,积极参与全国首批“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示范活动。
二是聚焦全区大局,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对照中国式现代化要求及全区“三城”建设目标,认真履行审判职责,做实“从政治上看、从法治上办”,为全区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提供强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依法做实各类经营主体平等保护,引导企业依法规范经营,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全面推进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探索建立“执破融合”机制,设立区级破产管理人援助基金,助力优化营商环境。主动融入全区“1+6+N”基层治理体系,做深做实指导调解职能,完善涉众型纠纷联动机制,加强司法建议工作,服务保障平安宝安建设。
三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完善司法服务体系。时刻秉持“如我在诉”的为民情怀和职责担当,切实将群众的感受融入到执法办案全流程,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全面优化诉讼服务措施,持续深化一站式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建设,严格准确落实立案登记制,不断增强群众司法获得感与满意度。积极回应群众司法需求,加强12368热线规范化、专业化、智能化建设,高效、妥善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常态化组织普法活动,持续优化特色宣传品牌,不断提升群众法治意识。
四是狠抓执法办案要务,不断提升公正司法水平。紧紧围绕“公正与效率”主题,持续推进审判理念现代化,全面加强审判管理,努力以更高效率、更优质量实现公平正义。全面准确落实司法责任制,健全审判权制约监督机制,持续完善院庭长阅核制度及“四类案件”监管机制,确保案件审理“三个效果”有机统一。持续完善审判执行工作机制,不断优化整合审判资源配置,全面提升审执质效。
五是深入推进司法改革,积极构建公正高效审判机制。主动适应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对基层法院提出的新要求,以审判机制现代化助推审判工作现代化。积极打造“智慧法院”建设先行示范,主动融入全国法院“一张网”建设,深化无纸化办案体系,强化智能辅助审判系统深度应用。持续推进家事少年审判机制改革,优化愈疗型家事司法模式和立体帮教模式。大力推进司法辅助事务集约化改革,不断完善集约排期和送达工作模式。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区法院将在区委正确领导、区人大有力监督下,坚守法治信仰,践行使命担当,锐意进取、乘势而上,以自身高质量发展服务保障全区高质量发展,为宝安加快建设世界级先进制造城、国际化湾区滨海城、高品质民生幸福城贡献更大司法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