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审务公开 > 典型案例

宝安法院 “信用惩戒显成效 善意执行暖民心”案例入选2022年度宝安区信用建设典型案例

信息提供日期 : 2022-12-05 18:00来源 : 宝安区人民法院
【字体:

  近日,宝安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通报了2022年度宝安区信用建设典型案例评选结果,此次评选活动最终评定了10个优秀信用案例,其中,宝安法院“信用惩戒显成效 善意执行暖民心”案例入选。

  最高人民法院推出的“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对于建立健全惩戒制度,压缩恶意逃债者的生存空间,促使被执行人自觉履行义务,促进树立诚实守信、依法履约的良好社会风尚,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也不乏希望修复“信用裂痕”的被执行人,特别是在疫情影响下,不少被执行人并非本身不及时履行付款义务,而是因为资金链出现困难,生存环境日趋紧张,因此,尝试对诚实信用的被执行人采取信用修复措施,通过激励机制,助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也是保护市场主体、体现柔性执法的重要内容。

  本案中,宝安法院执行局通过协调双方利益诉求,寻求良方使诉求都得以圆满解决,形成“被执行企业起死回生,民生难题解决,执行案件突破”的三赢局面,取得了良好的法律和社会效果。申请执行人某贸易集团因被执行人某板材公司未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向宝安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执行标的约1696万元。

  法院依法受理,冻结了被执行人的银行账户。不久之后,被执行人向该案承办人刘锦城寄来一份暂缓申请,表示公司现因账户被冻结,经营困难,519名员工工资无法按时发放,与此同时,企业因强制账户冻结陷入信用危机,可能直接导致银行提前收回大额贷款,将企业推至“生死边缘”,给后续经营带来极大的阻碍,向法院求助。

  承办人收到申请后,经过沟通与调查发现,被执行人是注册在宝安区的一家经营了18年有余的大型本土企业,企业诚信记录较好,但受疫情影响,业务量严重下降,资金周转不畅陷入困境,而被查封的账户是员工工资账户。并且,该企业因经营需要向银行申请了贷款,账户一旦冻结,银行将以企业出现风险为由提前收回贷款而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如果法院机械地一执了之,不仅会使企业经营难以为继,而且可能令数百名员工将面临失业。”想到该案涉及的民生问题,承办人决定尽力协调双方,力争妥善解决。

  但初次协调没有成功,申请执行人拒绝了被执行人的请求,要求对被执行人进行信用惩戒,并采取强制措施,希望以此逼迫被执行人尽快履行。但是法院考虑到该被执行人并非恶意逃避债务,而是积极沟通协调愿意履行债务。因此,承办人耐心又详尽地向被执行人释法说理,建议其根据规定提供一定的担保,若经申请执行人同意的,法院可决定暂缓执行。此外,如果被执行人具有主动履行意愿,作出履行计划,提供相应担保的,法院可以给予宽限期,暂时不对被执行人进行信用惩戒。

  几天后,被执行人来到法院,表示案外人某投资公司同意向法院提交保证金提供担保并提交了还款方案。最终,经过承办人的反复沟通和说理,申请执行人接受了被执行人的还款方案,并同意对暂缓对被执行人采取信用惩戒等强制执行措施。被执行人公司负责人向执行团队赠送“公正执法,为企解忧”的锦旗。据了解,该公司现已如期发放500多名员工的工资500多万,并顺利渡过生存危机。银行也没有提前收回贷款,被执行人也没有违背自己做出的信用承诺,没有逃避债务,而是在顺利正常经营的情况下,依约履行还款义务。本案中双方诉求都得以圆满解决,形成“被执行企业起死回生,民生难题解决,执行案件突破”的三赢局面。

  在实际执行工作中,宝安法院除以上案例体现综合考虑公司经营状态和信用,根据当事人的合理申请,依法进行查封财产置换、担保或给予一定的宽限期,收到良好效果以外,还会采取暂时解除限制消费、屏蔽名单等信用修复措施,致力于优化营商环境,拓宽执行思路,助企护企纾困解难,为群众办实事,让司法有温度。


分享到: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