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观念培养和法治文化建设是人民群众感受法律公平正义的重要基石。为增强人民群众的法治观念,营造守法信法的社会氛围,激发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宝安法院主动担当,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确保基层法治宣传教育“五个到位”,取得群众权利义务意识显著增强、服判息诉率不断提高,群众对司法工作满意度不断提升的良好效果。
一是把法官“三进”与求教于民相结合,确保法治宣传教育互动到位。认真落实法官“走出去”,实现“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常态化,年均走访基层1700多人次,接受法律咨询9100多次,编写发放《以案说法》6期16000多份,在辖区12所中小学设立法制宣传栏,全面掌握基层法律诉求,有针对性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积极号召群众“走进来”求教于民,组织开展“志愿者百场庭审评查”活动,招募244名社会志愿者对278场庭审进行评查;每季度组织“法院开放日”活动,公开邀请社会各行各业代表参观法院,观摩案件庭审,感受法院文化。
二是把文书说理与判后答疑相结合,确保法治宣传教育解释到位。判决的过程就是普法的过程,判决书是最好的普法教材。深入开展裁判文书逐份评查活动和优秀裁判文书评比活动,加强裁判文书的说理性分析,在对证据的分析认定、裁判理由的公开,庭审过程的反映,法律条文的解释等方面进行规范,严把案件质量关。不断探索判后释法答疑的新方法新途径,注重在法律具体含义、事实认定、审判程序等方面予以解答和说明,强调释法答疑的便民性和通俗性,切实推进当事人在法律层面对纠纷争议进行认识和理解,促进服判息诉。
三是把案前预防与案后接访相结合,确保法治宣传教育延伸到位。实现纠纷预防“前置化”,设立“法官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站”,定期安排法官参与街道信访接访、提供法律咨询、指导参与调处重大矛盾纠纷,引导群众依法理性表达诉求。注重纠纷化解“持续化”,运行“在线信访系统”、“远程视频接访系统”以及“接访直通车”等工作机制,畅通信访渠道,实现便民利民,规范涉法涉诉信访处理机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接访,探索信访终结机制,引导化解信访诉求,实现信访量的持续下降。
四是把司法建议与规范诉讼相结合,确保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到位。积极开展司法建议工作,全面提升司法建议质效,充分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年均发出司法建议30份以上,为广大社会组织和有关部门提供司法延伸服务。积极推进行政诉讼实施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制度化,协助领导干部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实施法律的能力。大力开展依法行政专题讲座和教育培训活动,增强机关人员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意识和能力,营造行政机关积极主动接受司法监督的制度与氛围。
五是把平台建设与新媒体使用相结合,确保法治宣传教育公开到位。实现公开平台和宣传平台的有机统一,初步建成审判流程、裁判文书和执行信息三大公开平台。优化案件审判流程信息查询功能,定期开展庭审网络视频直播,成为全省首家开展庭审网络视频直播的基层法院;实现“裁判文书网”和“执行网”上线运行,已公布各类裁判文书约2.4万份,便利群众了解案件信息,开展社会公众监督。充分发挥新媒体作用,让人民群众及时掌握司法信息,宝安法院官方网站现已注册用户8500多名,点击量超过1641万人次;官方微博共有粉丝36万余名,同时启用微信公众平台,实时快捷传播司法信息,让社会公众及时了解法治工作动态,潜移默化地接受法治思想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