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物流、快递行业发展迅速,在促进商品货物快速流通,给民众带来诸多方便的同时,也为某些不法分子实施违法犯罪行为创造了有利条件。2013年至今,宝安法院共受理了30余件犯罪分子利用物流、快递方式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的刑事案件,该类案件的主要特点有:一是涉案罪名多样,其中毒品犯罪案件居多。据统计,该类案件所涉及的罪名包括贩卖毒品罪、销售伪劣产品罪、假冒注册商标罪、销售假药罪等几类罪名,其中超过半数为毒品犯罪案件。二是作案手段隐蔽,影响犯罪事实认定。在该类案件中,犯罪分子一般通过使用假姓名、假地址或变换联系方式等手段收发违禁物品,从而实现人货分离、减少风险、规避法律追究的目的,这给侦查、司法机关的侦查取证和犯罪事实认定等工作带来较大困难。三是一些物流、快递企业配送门槛和成本较低,易被不法分子利用。某些快递、物流企业的配送门槛较低、收费不高且检查不严,收发实名、收寄验视等工作制度形同虚设,客观上为假冒伪劣产品、药品及毒品等各类违禁物品的流转提供了便利。四是监管措施不严,存在监管漏洞。目前,邮政、工商、交通等职能部门对物流、快递企业的监管多以罚款为主,未能对部分企业违法违规行为形成有效的威慑力,难以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且多头监管模式往往导致各职能部门的监管职责不清、执法不严,监管措施难以真正落实到位。
宝安法院建议:一是完善立法,合理提高物流、快递行业的准入门槛。完善物流、快递行业的规范和监管法律法规,明确规范物流快递行业的从业资格、从业人员素质、责任保险等内容,促进快递、物流行业健康发展。二是健全行业监管,落实各项监管措施。在各监管主体之间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和联合执法工作机制,在打破信息壁垒、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对违法寄送违禁品的行政处罚和刑事追责力度,提高违法违规成本。三是强化自律,充分发挥行业协会自我管理功能。充分发挥物流、快递行业协会的自我管理和自我规范职能,明确界定行业主体的权利和义务,统一规范业务流程和操作标准,定期组织业务交流会议,提高企业员工素质,规范快递、物流企业的经营管理。四是深化改革,严格实施收发实名、收寄验视等工作制度。严格落实收发实名、收寄验视等工作制度,建立健全寄件人责任、验视责任和渠道内部安全检查责任相结合的长效工作机制,加快高科技安检设备的建设,建立违禁物品识别流程,确保寄递渠道安全畅通。五是扩大宣传,提高法治预防意识。通过微信、微博等自媒体和报刊杂志等新闻媒介,定期发布典型案例和相关法律知识,提高群众的鉴别能力和举报意识。针对物流、快递企业开展各项普法宣传活动,协助查找不足之处,进一步筑牢快递物流收发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