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进一步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促进法官“接地气”,提升司法公信力,宝安法院以
一、要求增强法官“接地气”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切实做到心系群众
《实施意见》强调进一步密切联系群众,促进法官“接地气”是司法工作中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要求,是社会转型期提升司法公信力、发挥司法保障作用的重要保证和归宿。要求法院干警以满足群众利益和正当需求为工作的立足点和着力点,以群众满意与否为工作好坏的评判标准,切实做到心系群众。
二、要求增强司法能动性,搭建、完善走进群众、融入群众的平台
一是完善领导干部走访基层群众、听取民意机制。要求院党组成员和部门中层正职每年走访挂点片区,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和诉求不少于两次;二是完善立案大厅、审判法庭、信访窗口等窗口单位的民意收集机制。要求在窗口单位设立意见、建议本或信箱,收集、整理、摘报人民群众意见和建议;三是建立社情民意教育、培训机制。要求加大对新录用人员、初任法官和全院干警 “宝安区区情”、“区各街道社情”的培训;四是完善法院尤其是各人民法庭与基层单位、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区企业群众的定期联络机制。要求每年至少举行一次“法院开放日”活动。各人民法庭每年至少举行一次“人民法庭开放日”活动。同时,有效贯彻落实综治信访维稳中心“人民法庭工作日”制度。与此同时,完善接访“直通车”制度、网络民意沟通机制、人民法庭普法宣传长效机制等。
三、要求立足审判职能作用,完善服务群众的机制、措施
一是完善立案大厅、审判楼候审区的服务设施,增强立案大厅服务的人性化、便利化。要求在候审区增设饮水设备、报刊杂志阅读栏、LED显示屏、无障碍设施等,并加强规范管理。完善诉讼风险提示制度,进一步加强诉讼引导工作,增设判后答疑窗口,进一步完善特殊人群优先立案、诉讼服务窗口建设;二是进一步改进司法作风,切实提高司法服务效果。要求严格使用文明用语,避免使用职业忌语。严格工作电话接听礼仪规范。三是实行首问负责制,切实维护当事人的诉讼权益。四是进一步加强审判、执行案件的繁简分流,缩短办案周期。要求做大做强审前调解,合理扩大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逐步扩大主动执行案件范围,完善案件快速执行机制。五是改变证据调查和认证方式。要求变“坐堂问案”为实地走访调查证据、事实。六是加强联调案件范围和力度,完善诉调对接机制。要求加强诉调对接和司法确认,快速、高效调处涉民生矛盾纠纷案件。七是严格案件流转期限和效率,增强诉讼程序便利性。要求进一步明确案件流程衔接期和诉讼材料接收职责,加快案件审判、执行流程,加快执行款项支付效率。八是完善法院外网司法服务功能。要求简化网上立案操作流程、程序,完善网上立案功能。扩大外网公布裁判文书的范围。选取典型案件,探索网络直播庭审。九是创新形式,推进“法官进社区”活动开展。要求社区法官每月1次走访挂点社区,条件允许的,可设“社区法官工作室”,每周1次对社区电话进行征询,依托所属庭室,社区法官每季度至少开展巡回法庭一次,开展法律讲堂一次,开展“送法进社区、进企业”活动一次。积极建立社区法官进社区绩效考核体系。
四、要求加强监督、考核,建立相关工作措施落实督促机制
为加大走进、融入、服务群众一系列机制、措施的落实力度,《实施意见》设置了严格的督促机制。一是明确了每一项机制和措施落实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二是明确由督导委加强对上述工作机制、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定期通报落实情况;三是建立法官“接地气”工作绩效考核机制。将上述工作措施的落实、工作指标的完成情况赋予相应权重,纳入季度和年度绩效考核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