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实施一周年之际,为充分贯彻 “教育、感化、挽救”的少年审判方针,更好地维护未成年被告人的合法权益,给他/她们更多的司法人文关怀,宝安法院创新思路,开展向因经济困难而无法联系父母等家人的未成年被告人赠送附有邮资的信卡活动,并将此作为长效机制贯穿于少年刑事审判活动中。
近年来,宝安区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被告人,95%来自于经济欠发达、路途遥远、通讯条件落后的偏远地区,他/她们往往因经济困难而不能与家人取得联系,既不利于少年审判的顺利进行,也容易导致未成年人因得不到家人的关爱、教育和支持而灰心、沮丧甚至自暴自弃,一些被告人的家人还因无法获知未成年的详情遭不法分子欺诈而上当受骗。为便于被告人与家人的联系,我院多方联系,精心设计、制作附有邮资的信卡,并把它赠送给每个经济困难的在押未成年人。信卡设计简洁、实用,既有法院的温馨提示,告知家长被告人的近况,稳定其情绪,告知其法院、看守所及法律援助中心的联系地址和电话,设身处地地说服其到庭参加诉讼,告诫其谨防上当受骗,又留有充分的空间供被告人书写家信,倾诉处境、宣泄情感。
“世界上没有一个不可爱的孩子”。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固然有其自身原因,但更有社会、学校和家庭的责任。赠送信卡活动除了便于未成年人与家人联系并更好的保护其合法利益之外,更重要的还在于让失足少年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爱,唤起他的良知、感恩之心,让失足少年走出阴影,沐浴在爱的阳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