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宝安区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2022年4月21日在深圳市宝安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二次会议上
深圳市宝安区人民法院院长 李久祥
各位代表:
我代表区法院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宝安擘画了宏伟蓝图。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征程,区法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切实践行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初心使命,以主角思维、先行姿态服务大局、履职尽责、改革创新,有力推进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狠抓审执要务,全面打造公正办案先行示范
全年受理案件95360件,办结76928件,法官人均结案557件,按照可比口径[1],比上年分别下降1.7%、8.8%、2.8%,收结案数量及人均结案数量继续位居全国前列。
依法惩治刑事犯罪。审结刑事案件4224件5589人,刑事案件下降近10%,连续5年呈下降趋势,群众安全感显著提升,有力服务法治宝安、平安宝安建设。严惩危害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犯罪,审结故意伤害、强奸等严重暴力犯罪案件382件452人,盗抢骗、黄赌毒等多发性犯罪案件1741件2450人,审结全区首例高空抛物入刑案[2]、妨害安全驾驶罪案[3],审结电信诈骗案27件118人,合同诈骗案55件96人,涉众金融刑事案件13件20人;坚持从严反腐,审结贪污、受贿等职务犯罪案件3件4人;保障个人信息安全,审结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案件15件17人。认真贯彻宽严相济政策,审结认罪认罚从宽刑事案件3501件4649人,依法判处缓刑等873人。
妥善化解民商事纠纷。审结民商事案件43409件,结案标的额238.2亿元,审结全市首例适用民法典案件[4]并被央视报道。引导市场主体诚实守信,审结各类合同纠纷案件31710件。规范民间融资行为,审结民间借贷案件6094件。坚持"房住不炒",审结房产买卖纠纷案件362件,房屋租赁合同纠纷1169件。规范公司治理,审结公司纠纷案件952件。
全力推进解决执行难。执结案件28086件,执行到位25.7亿元,"3+1"核心指标高标准运行。常态化开展司法网拍,全年网拍636次,成交金额8.33亿元,溢价率49.1%。积极开展执行专项行动,组织清场腾退22次,执结涉5000余平方米的李某搬迁案[5]等一批疑难案件。强化执行威慑,公开曝光失信被执行人12728人次,限制高消费22616人次,限制出境6人次,罚款、拘留25人,追究刑事责任8人,有效完善"一处失信、处处受限"联合惩戒大格局。深入推进"执转破"改革,裁定受理破产案件17件,审结破产案件22件,推动42家企业退出市场。
二、坚持科学管理,不断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
坚持司法改革和智慧法院双轮驱动,实施精细化审判管理,全院审限内结案率99.90%,二审发改率连续3年下降,办案质效持续向好,无纸化办案模式获评全国智慧法院典型案例。
全面强化审执质效管理。狠抓"双超"案件治理[6],对照目标要求,压实办案责任,推行专项评查、定期通报、难案攻坚等措施,清结一年以上长期未结案件2619件,压减存量48.57%,长期未结案件占比0.25%,无法定事由长期未结案件实现清零,上诉案件平均移送周期下降到20.3天。统一裁判标准,召开审委会、专业法官会议73次,讨论疑难复杂案件216件,并常态化组织业务培训交流,有效提升办案质量。全方位、多层次评查案件1136件,刚性落实奖惩机制,有力提升监管水平。充分发挥院庭长带头办案示范作用,院庭长办案17045件,带动全院办案质效显著提升。
持续深化全口径繁简分流机制改革。民商事案件"繁普简"三元分流模式更趋完善,简案当庭宣判率达84.5%,刑事速裁案件持续保持四个100%[7],执行案件"三分一合"模式运行顺畅,全院快审快执结案占比达65.1%,提速增效明显。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试点改革成效明显,适用小额诉讼程序结案6403件,同比增加49.6%,适用独任制审结普通程序案件15701件,同比增加3倍,独任制案件当庭宣判率46.7%,充分释放程序效能,有效提升办案效率。
深入推进智慧法院建设。夯实电子卷宗深度应用基础,完成88.7万件库存档案数字化,全面实现电子卷宗同步生成,电子档案应用、查阅32756次。大力推广电子送达,全年电子送达107441次,其中裁判文书电子送达14769次,试行电话送达、短信送达并成功送达5748件,成功率74.52%,有效缓解"送达难"。初步构建无纸化办案全流程、全覆盖、全口径"三全"布局,共无纸化办案41261件,无纸化开庭16394件,电子归档21141件,其中单套制归档8080件,形成网上立案、质证、开庭、宣判、送达新常态,全院信息化、智能化司法水平显著提升。
三、主动服务大局,积极构建服务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出台服务保障宝安建设先行示范区标杆城区意见,认真落实区委政法工作联动机制18条、柔性执法8条、多元调处23条措施,3项改革分别获评全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十大优秀案例奖""智慧治理奖""为民服务奖"。
服务保障全区重点战略部署。妥善办理涉土地整备、城市更新等民事案件,顺利执结航港高尔夫球场清退案,助力打造高品质产业空间。审结涉疫情案件123件,服务保障常态化疫情防控。审结金融案件4443件,依法保护金融资本与实体经济相结合的融资模式,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审结涉制造企业纠纷案件1749件,全力支持先进制造业发展。审结涉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等新兴服务业案件1628件,助力提升现代服务业的能级和竞争力。
持续提升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水平。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主导作用,审结知识产权案件3042件,1件案件入选全省法院互联网领域反不正当竞争和反垄断十大典型案例[8]。坚持侵权赔偿市场价值导向,依法办结全区首例惩罚性赔偿案件[9],提升侵权代价、违法成本。主动融入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体系,在全市率先建立知识产权保护行刑衔接联动工作机制[10],建成3个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促进构建知识产权强保护、大保护格局。
全方位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主动融入全区诉源治理体系,发布全省首个"无讼社区"创建标准,成立全市首家并建成25个进驻社区的多元调处平台,初步建成区、街道、社区三级"1+5+N"多元解纷网络,形成"一网三联"分层分类递进式纠纷化解宝安模式。高效推动"三调联动",将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诉前成功调处矛盾纠纷7148件,完成司法确认911件;大力推进全流程调解,诉中调解5882件,探索判后调解,有力促进"案结事了"。高度重视司法建议工作,发出司法建议30条,均得到及时回应、有效落实,助力优化行业监管、预防矛盾纠纷、推进综合治理。
积极服务妇女儿童友好城区创建。审结涉家事、未成年人案件2118件,全力保障妇女儿童权益。持续完善愈疗型家事司法模式,组织婚姻家庭教育培训活动29场,开展心理疏导服务159人次,完成社会观护报告127份,定期回访25人;健全反家暴"互联网+"机制,核发人身安全保护令41份,发出民法典实施后首份人身安全保护令[11],"平等保护、反对家暴"裁判导向获广泛认同。持续强化"三横一纵"立体帮教模式[12],完成庭前社会调查218份,对211名涉诉未成年人实施帮教,法润少年关爱基金救助3人,协同区妇联、团区委等部门救助12人。
四、践行司法为民,切实回应人民群众司法新期待
打造诉讼服务新示范,立案庭获评全国巾帼文明岗;树立司法为民新标杆,劳动争议多元解纷经验被最高人民法院在全国推广,2篇案例入选司法部普法案例库,官方微博获评全国优秀基层政务微博。
持续推进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加强诉讼服务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更新发布诉讼服务"一次办好"十项承诺,出台"六个一"便民举措[13],开通八小时之外线上庭审,不断强化诉讼服务向基层延伸,诉讼服务更加便民利民。不断提升网上立案服务水平,网上立案53943件,占比91%,跨域立案87件,为群众提供高效、便利诉讼服务。健全法官联络跟踪督办机制,为当事人办理联络法官等事项6.7万件,其中首办即结3.9万件,确保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落实。
持续加强民生保障。妥善审理教育、医疗、消费、交通事故等涉民生案件4202件,依法审结涉43名受害人的学位诈骗案[14]等一批社会广泛关注的案件,有效维护群众权益。审结劳动争议案3038件,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常态化开展涉民生执行专项行动,执结涉民生案件5020件,执行到位1.54亿元。积极为37名生活困难当事人提供司法救助,彰显司法人文关怀。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认真完成14个重点项目和71个自选项目,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具体问题。
持续提升司法公正与公信。不断增强司法透明度,网上裁判文书57486篇,位居全省基层法院前列;网络直播庭审12332场,获评全国优秀直播法院。主动适应新媒体发展趋势,优化升级"一网双微多平台"全媒体矩阵,推出"追神剧·学法律"系列短视频普法栏目,被《民主与法制时报》等媒体专题报道。精心组织普法活动,开展国家宪法日、民法典等专项普法,持续开展巡回审判、"青春法治护航行动"等活动,组织"六进"活动46次,编印并发放《以案说法》知识产权篇、民法典篇3700余册。
五、强化党建引领,全力锻造"又硬又专"法院队伍
全院9个集体、70名个人荣获市级以上表彰,信息工作连续三年被省法院表彰,并涌现出全省法院先进集体、全国法院通联工作先进个人、全省最美基层法官等一批先进典型。
始终坚持政治建院。深入学习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将党的绝对领导贯穿法院工作各环节、全过程,及时向区委、区委政法委请示、报告重大事项。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庆祝建党100周年等系列活动,坚持“四集中一常态”[15]学习方式,切实提升学思践悟效果。紧紧围绕"六个基本"扎实推进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并积极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扎实开展队伍教育整顿。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坚持开门整顿,高质量完成筑牢政治忠诚、清除害群之马、整治顽瘴痼疾、弘扬英模精神四项任务,2名干警入选全市法院、全区政法英模,深入推进学习教育、查纠整改、总结提升三个环节,大力开展顽瘴痼疾大排查、大清理、大整治,制定、完善16项工作制度,建立暂予监外执行案件"四专机制"[16],设置"三层屏障"配套落实好"三个规定",巩固教育整顿成效。
切实落实严管厚爱。始终坚持从严治院,结合违法违纪典型案例,组织开展警示教育、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严格落实"三个规定"申报工作,全面强化干警法纪意识。持续强化司法作风,常态化组织作风纪律检查、审务督察,开展专项督察、作风督察32次。推动队伍可持续发展,关心干警职级晋升,支持干警学历教育,在全市法院率先出台支持青年干警发展意见,组织开展工间文体活动,培养干警健康生活方式。
不断提升司法能力。坚持将调研工作与司法实践紧密结合,不断提升干警理论水平、业务素能,1名干警应邀在第七届中法反家暴研讨会上作主题发言,3篇论文在全国法院学术讨论会上获奖,1篇论文获评中国法治国际论坛三等奖,荣获广东法院第三十二届学术论文研讨会"组织工作先进奖"。
一年来,区法院自觉主动接受人大监督,向区人大常委会专项报告知识产权审判工作,积极配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执法检查,认真研究、贯彻审议意见并及时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落实情况。办理代表建议7件、委员提案1件。积极加强与人大联动,在全市率先推进诉调对接站入驻基层人大代表履职平台,有力促进社会治理。主动加强与代表联络,邀请代表、委员视察法院、旁听庭审、见证执行、座谈交流88人次,编印代表专刊2期,举办"两员一代表"赴一线调研活动5场,全面促进代表、委员对法院工作的了解和监督。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区法院工作的发展进步,是区委领导、人大监督和政府、政协及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离不开人大代表的关心和帮助。在此,我代表区法院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案件数量高位运行态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司法供需矛盾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及时化解纠纷面临巨大挑战。二是党风廉政建设还存在薄弱环节,少数干警存在违法违纪行为,队伍监督管理仍需进一步从严从紧。三是司法保障大局的能力和水平有待提升,高层次审判人才储备与先行示范法院的要求还有差距。对此,我们将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也恳请各位代表和社会各界继续给予支持和帮助。
2022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一年,区法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宝安建设世界级先进制造城、国际化湾区滨海城、高品质民生幸福城目标,始终强化党对法院工作绝对领导的政治自觉,坚决扛起特区法院先行示范的历史担当,切实履行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职责使命,全力建设司法公信力、法治竞争力、改革创新力、国际影响力卓著的先行示范法院。重点将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始终牢记使命担当,在推进政治建院上作出新示范。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对法院工作的绝对领导,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主动向区委请示、报告重大事项。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依法维护意识形态领域安全。
二是聚焦区委中心工作,在服务保障大局上创造新成绩。围绕区委"422133"工作部署,全面、精准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全力参与法治城区建设,助推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对标前海标准,主动参与法律服务标杆城区建设,以国际化视野研究、完善涉外民事案件审判机制,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推进"执转破"改革,健全仲裁保全移送执行对接机制,积极服务保障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对照妇女儿童友好城区建设要求,持续强化愈疗型家事司法模式和"三横一纵"立体帮教模式。
三是突出执法办案主业,在提升审执质效上再迈新台阶。层层压实责任,高质量完成审判执行质效提升集中攻坚目标任务。不断完善审判权运行机制,严格规范案件办理流程,积极构建科学、动态审判管理机制。做好审判执行运行态势分析,常态化开展"双超"案件治理行动,积极完善案件质量评查办法,培养法官养成良好办案习惯,加强干警司法能力培训,切实提升审执质效。认真贯彻善意文明执行理念,持续优化"三分一合"执行模式,强化守信激励和能动执行,不断完善综合治理执行难工作大格局。
四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践行司法为民上开创新局面。积极推动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和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建设,主动参与"无讼社区"创建,全面完善区、街、社区三级"1+5+N"多元解纷网络体系,完善线上线下法官联络体系,努力满足群众司法新需求;切实加强民生司法保障,妥善处理涉民生案件,常态化开展民生执行行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持续完善阳光司法机制,认真落实普法责任,切实增强群众知法、懂法、守法、用法意识。
五是积极强化先行意识,在深化司法改革上探索新模式。不断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认真落实四级法院审级职能定位改革,持续深化"5+3"国家级改革品牌矩阵,全面开展微创新,努力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宝安模式。加快智慧法院建设,扎实推进无纸化办案,不断强化数据主动推荐服务和深度挖掘应用能力,全面实现"诉讼服务更优、办案体验更优"目标。
六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在锻造过硬队伍上展现新风貌。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院,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以零容忍态度正风肃纪,严格落实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新时代政法干警"十个严禁"等铁规禁令,以廉洁司法保证司法公正。开展"制度规范年"活动,真正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坚持人才强院,营造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对标"四化"方向,全面提升干警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打造一支"又硬又专"的法院队伍。坚持强基导向,积极推动派出法庭工作高质量发展。
各位代表,时代向前,使命在肩。区法院将紧抓"双区"驱动、"双区"叠加、"双改"示范历史机遇期,秉持敢担当、敢亮剑、敢突破的工作作风,全力以赴、奋力拼搏,为宝安加快建设世界级先进制造城、国际化湾区滨海城、高品质民生幸福城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